国内AI公司市场投入翻两番

2024-05-02 互联网 小马达

前段时间刚谈到B站在AI话题上是中国TGI指数唯一一个破200的内容平台,今天就听说好几个UP主这几个月已经接得AI产品商单爆满,年初以来排期已经二十多个,还不是特别头部的。

TGI指数可以理解为相对兴趣浓度,超过100就说明比整体关注度要高了,200属于特别出众,既然从UP主到用户都是受众,AI公司把B站当成投放重地,也不算意外。

除了视频本身对于产品效果的呈现最为直观这个要素之外,B站长期以来的「学习氛围」也是AI内容大受欢迎的原因,在这波风潮起来之前,就有不少AI相关学科的老师在B站上课,加上AI话题自带的焦虑影响,把B站当成系统化吸收渠道的人,数量很多。

比如亚马逊的李沐老师在2021年就入驻B站了,那会儿ChatGPT还没影呢,加上B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社区环境,那种直接开课割韭菜的很难存活下去,久而久之的积累,就洗出了一批在供需两端都很高质量的生产者/消费者:

做内容的有回报,堂堂正正的「带货」,为用户介绍最新的AI产品,而看内容的也有收获,不需要担心各种坑或者雷,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。

目前来看,国内的AI市场还处于产品扩散曲线的左侧,也就是争取早期尝鲜者的阶段,这种用户普遍年轻、愿意试错、对新概念好奇而非畏惧,正好和B站的用户结构重叠上了。

据说有些好的商单视频,能做到一杯奶茶钱(20块)换来3个新用户的转化,甚至像是Kimi、豆包这种品质本来就高的产品,还能在B站发展自来水,成为各种AI神器清单视频的主角。

所以可以看到头部AI厂商以及市面常见AI产品几乎全部入局B站,用户怕错过AI浪潮,AI也怕错过最有价值的早期用户。

换个思路来看,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否认AI作为工具的变革性,但工具不是天然就对所有人都友好的——就像装过宜家家具的都能理解,没有说明书会有多难——AI要怎么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人提效,现在还需要大量的中间环节。

比如微软在Office里加了那么多AI能力,但玩转这些能力有哪些技巧,或者普通人和专家的ChatGPT可能完全是两种智能水平,怎么写出最适合自己的Prompt,等等,这些都属于连接技术和需求的中间业务,有非常多的创作机会。

拿捏住了这类内容的专业性,也就拿捏住了AI公司做投放的偏好。

根据Quest Mobile的统计,今年国内AI产品的月活总量大概不到1亿,相当于10年前的短视频用户规模,增长空间很大,也意味着整个内容供应的天花板还远远看不到,如果真心相信这条赛道,什么时候入局都不晚。